干细胞发挥“活绷带”属性,或将逆转下肢静脉溃疡难治困境
发布日期:2023-12-21

来源:国际干细胞研究

据《Medicine》报道,华西医院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了一例经传统治疗无效,伴复发性腿部溃疡的白塞病患者。这也是继糖尿病足后,干细胞疗法在下肢溃疡中取得的又一亮眼成绩。

何谓下肢静脉溃疡?

下肢慢性溃疡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是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约占80%。

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是指发生于腿部或足部的开放性皮肤病损。病变局部皮肤可见糜烂、缺损,常伴有脓液或痂皮,愈合后可能会遗留瘢痕。而且溃疡伤口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在增加感染风险的同时,也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看护压力。

VLU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多种因素(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导致的小腿静脉血液瘀滞,进而引起静脉高压,从而致病。此外,高龄(年龄>55岁)、创伤过度肥胖久坐缺乏运动下肢骨关节疾病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干细胞治疗下肢溃疡的亮眼成绩

白塞病合并复发性腿部溃疡,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溃疡缓解且患腿功能恢复正常

IMG_260

白塞病(B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以口腔和生殖器黏膜溃疡、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皮肤病变等为特征。对于伴有复杂的破坏性腿部溃疡的BD患者,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例患者为55岁女性,患病8年,目前主要症状是全身结节性红斑样丘疹性脓疱病损、复发性口腔和生殖器溃疡、复发性腿部溃疡,同时伴有走路困难。既往接受过常规免疫抑制疗法、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未见明显效果。此次给予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低剂量免疫抑制(泼尼松+沙利度胺)治疗。

随访显示,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个月后,患者右腿溃疡明显改善左腿溃疡完全愈合。治疗3个月后,白塞病症状(口腔及生殖器溃疡、丘疹性脓疱病损)明显改善。在长达34个月的随访期内,溃疡病变仍处于缓解状态,患腿功能正常,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上述结果显示,对于伴有腿部溃疡的难治性耐药的白塞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溃疡经SVF细胞治疗后,溃疡闭合率超75%

IMG_261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诱发的微动脉血管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的结果,可累及皮肤、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常合并感染,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而近年来,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干细胞转化医学》刊载了一篇关于“自体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SVF)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选取63例患有慢性糖尿病足溃疡(溃疡面直径>3cm)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开始后,将SVF细胞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注射到溃疡床及其周围。

经过后续随访,治疗6个月时,51名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闭合率为100%,8名受试者的闭合率≥75%。治疗12个月时,50名受试者的溃疡治愈率为100%,4名受试者的治愈率≥85%。11名受试者的多普勒研究显示,33支动脉中有33支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搏动指数增加,与远端动脉流出量增加一致。

结果显示,SVF可用于治疗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具有伤口愈合、血管修复及生成的证据。不过目前在亚洲范围内,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应用较多的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日本自体脂肪干细胞等。

干细胞为何能治疗腿部静脉溃疡创面?

IMG_264

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过程,对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至关重要,通常包括炎症、细胞增殖和迁移、组织重塑三个阶段。近年研究发现,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可通过作用于伤口愈合的多个方面,加速创面愈合,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

1、促进血管生成

丰富的血液供应可为伤口愈合提供营养,丰富的血管网对吸收坏死物质、减轻伤口局部感染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显示,自体脂肪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L-6(白细胞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从而有助于新血管形成促进伤口愈合

2、促进上皮形成

上皮化是伤口愈合的重要标志,只有伤口完全上皮化才能防止水分流失,抵抗病原感染。但腿部静脉溃疡患者往往因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而导致伤口延迟愈合。

研究显示,经干细胞治疗后,伤口组织中的纤连蛋白表达增加真皮和表皮细胞增殖增强,从而促进伤口上皮形成,最终有助于溃疡面的愈合。

3、调节细胞外基质(ECM)合成

ECM在伤口愈合中起“骨骼”作用,在伤口修复过程中,由I型胶原组成的ECM,形成暂时封闭伤口的疤痕,以加速疤痕的形成、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

研究显示,日本自体脂肪干细胞可以调节ECM的重塑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此类干细胞通过上调Ⅲ型胶原与Ⅰ型胶原的比例加速创伤修复过程中ECM的重塑,从而促进溃疡面愈合。

4、调节巨噬细胞

如果伤口始终处于炎症反应阶段,则难以愈合,而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TNF、IL-10的分泌,从而调节巨噬细胞的聚集、数量和类型,最终调节巨噬细胞,促进伤口愈合。

5、调节细胞免疫

在炎症期后,免疫反应在没有负反馈的情况下逐渐减弱,导致免疫细胞的持续异常存在,从而影响组织愈合的速度。

研究显示,干细胞可以通过直接的细胞接触分泌细胞因子,来降低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免疫,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小编寄语

下肢静脉溃疡的治疗难度较高,与既往的手术、药物、创面局部治疗、加压治疗等传统方法相比,干细胞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加速创面的愈合、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美国clinical trials注册的MSCs下肢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试验有50余项,其中涉及静脉溃疡(3项)、糖尿病足(23项)等。小编也希望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能打破传统的治疗模式,为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返回列表
上一篇:2023年我国完成首例干细胞衍生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盘点细胞治疗糖尿病的4个关键路径
下一篇:改善卵巢早衰,干细胞开启恢复卵巢功能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