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潜力不断被证实,产生许多新的成果与进展,在多个疾病领域形成了专家共识,或被写进疾病治疗的专家共识中。本文汇总目前已公开发布的干细胞治疗疾病相关的专家共识,帮助大家了解干细胞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的专家建议。
01 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临床专家共识2024
2024年2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表《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专家共识(2024)》。
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一种补充再生细胞的有效方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老年衰弱患者注射干细胞后,某些症状得到改善,炎症标志物水平有所下降。通过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治疗衰老的衰弱患者研究显示,在衰老的衰弱患者中移植骨髓来源的MSC后存在有益效果,能改善衰老的衰弱患者6 min步行距离、认知状态和身体功能等。此外,干细胞治疗在治疗衰老相关疾病领域也已经得到了应用和研究。
2018年,治疗老年痴呆的MSC药物AstroStem在日本福冈三一诊所获批商业化使用。此外,关于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和线粒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的技术,在延缓衰老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解决衰老相关疾病的临床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02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中国专家共识(2022)
2023年5月,《中华医学杂志》发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中国专家共识(2022)》。共识重点对自体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相关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病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规范和促进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心力衰竭较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入心肌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特定组织分化,加上其独特的旁分泌能力,能够改善心脏功能。2001年,法国学者Dr Philippe Menasché从骨骼肌内提取自体成肌细胞后直接心肌注射,开辟了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先河。20多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明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截至2022年12月,在美国clinicaltrials.gov网站共有209个与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相关的项目登记,国内也有较多医疗单位开展了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的Ⅰ期和(或)Ⅱ期临床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诸多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研究设计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中心的结果的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细胞类型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SCs)、人多能干细胞(hPSCs)。
03 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
2022年1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
为了规范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临床应用,专家组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适应症、用法、输注次数及细胞数、输注前用药及输注后合并用药以及在合 并妊娠、感染和肿瘤等情况时的应用制定了推荐意见。
共识明确表示: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MSC治疗SLE患者安全且有效。目前全世界约有1500多例SLE患者接受了MSC。异体MSC治疗重症难治性SLE有效率达60%,使重症难治性SLE患者5年病死率从原来的35%~45%下降至16%,且迄今为止未观察到移植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用于治疗SLE的干细胞类型主要涉及脐带MSC、骨髓MSC、脂肪MSC、胎盘MSC等类型。不过临床研究中,多采用脐带或异体骨髓来源的MSC治疗SLE。
04 自体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专家共识
2021年10月,《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发表《自体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专家共识(2021) 》。
共识指出,自体干细胞移植对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学界公认。该方法可以在下肢缺血的治疗中,表现出诱导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避免截肢、改善总体预后的良好效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在条件完善的医疗机构,按国家法规推广和应用。
用于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等类型。
05 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专家共识(2021)
2021年7月,《临床肝胆病杂志》发布《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专家共识(2021)》。
2005年,德国学者首次将干细胞用于肝病治疗,证实干细胞可以促进肝脏再生。随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临床探索研究。
2014年,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学组发布了我国第1个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专家共识。共识发布以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证据不断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陆续颁布了有关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指导政策,以规范并促进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我国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对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进行论证,更新共识,以期对今后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该共识所述干细胞是指人源性干细胞,主要包括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骨髓干细胞、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等。
06 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2021年7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发表了《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在生物制剂一栏提到了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中,经诱导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可用于修复受损的骨或软骨,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已有应用,但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大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07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1年4月,《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共识中,针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主要有移植物来源选择、免疫抑制药物以及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多功能细胞,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在移植免疫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经MSC治疗的aGVHD患者后期cGVHD发生率降低。MSC治疗难治性cGVHD的推荐剂量为1×106/kg每2周1次,共2-4次,缓解率达57.1%-73.7%,口腔黏膜、胃肠道、肝脏和皮肤病变疗效最佳。
08 干细胞在整形修复美容领域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专家共识
2021年1月,《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发布《干细胞在整形修复美容领域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专家共识》,以期沟通和提高我国整形修复美容领域从事干细胞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者的认知,以更好地推动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
共识提到,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的治疗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前景的再生医学手段。在整形修复美容外科领域经过了多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其在促进皮肤再生与修复、组织血管化、软组织再生、骨与软骨修复、多组织年轻化及毛囊再生等多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整形修复美容领域研究应用的干细胞类型主要包括脂肪来源干细胞、脐带MSC、骨髓MSC、毛囊MSC、牙髓MSC等类型,其中,尤以脂肪和脐带间MSC多见。
综上,干细胞在疾病治疗、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延缓衰老、治疗心力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肝硬化失代偿、骨关节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整形修复美容领域等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得多方研究证实。为了规范和推动干细胞产业的发展,我国出台了多项专家共识。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范围能够逐渐扩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让更多患者“有药可治,有病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