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拟设立总规模890亿元的三只产业先导母基金,其中215亿元将投向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
三只先导基金分别为:225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母基金(暂定名),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215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母基金(暂定名),投向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高端制药装备等领域;以及450亿元规模的集成电路母基金(暂定名),投向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
其中,上海国经共计拟出资400亿元,位列第一;上海浦东拟出资137.5亿元;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两家机构各拟出资10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政府引导母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放大效应可达到4.5倍,也就是说,通过这1000亿元规模的母基金,未来上海可能带动超4000亿的资金投入到以上三大产业。其能为区域政府带来的税收、相应的产业资本落地量、GDP总量都非常可观。
不止上海,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对生物医药健康的投资。6月20日,4只基金在北京注册,总规模500亿元:其中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200亿元)、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100亿元)、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100亿元)、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100亿元),出资额总规模达500亿元。
215亿生物医药基金,谁将受益?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4.9%。近五年全国交易金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新药海外授权项目,上海占比超过1/3,目前全国唯二的两款外资企业优先于全球上市的药品都来自上海。现在全国5款细胞治疗产品中,上海占有3个;而在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批件中,上海占全国的1/3,基因治疗临床批件占全国的1/4,干细胞治疗产品临床批件占全国的1/5。
从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热力值评价指数综合排名情况来看,上海市分别有6个区县进入前100,分别是浦东新区(第1位)、奉贤区(第16位)、闵行区(第29位)、金山区(第36位)、嘉定区(第40位)、松江区(第69位)。
那么上海豪掷215亿元的生物医药领域,谁将收益?
从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可以获悉,为推动更多颠覆性技术发展,上海正加快设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母基金,上海市政府希望通过这些基金,支持生物医药先导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强化投贷联动和投融资合作对接,发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以及各类基金的联动作用,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实现“投早投小”战略:通过早期投资和对初创企业的支持,促进产业链的补链强链,确保产业关键环节不被国外垄断。
2、促进并购整合:通过并购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上海生物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3、吸引更多的重点招商项目:上海计划打造智造空间,并通过这些基金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招商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