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款iPSC来源iMSC产品引发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4-11-04

1976年,Freidenstein等人首次在骨髓中发现了一类非造血性质的骨髓基质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克隆性并贴壁生长,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因此被归类为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Freidenstein进一步将其称为“骨髓基质干细胞”。1992年,美国生物学家Arnold Caplan教授对这些细胞进行了重新命名,提出了更广泛被接受的名称——“间充质干细胞”。

IMG_256

-01- 间充质干细胞的常见来源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在治疗炎症和退行性疾病方面展示了巨大的潜力。这类细胞不仅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中,还能够从这些组织中分离和鉴定出来。间充质干细胞几乎遍布所有组织,包括骨髓、外周血、脐带、脐血、胎盘、脂肪组织、羊膜、羊水、牙髓、皮肤以及月经血等。此外,科学家们还能够通过将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前景。

IMG_257

MSCs来源于不同组织

-02- 中国首款iPSC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2022年9月8日,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盛溯源”)的“NCR100注射液”获得了临床批准,该产品为iPSC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适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这一批准标志着中国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国内已有超过30款间充质干细胞药品申请临床试验并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默示许可,这些药品均来源于自然组织(如脐带、胎盘、脂肪组织、牙髓和月经血)以及一种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科院动物所开发的M-021001细胞注射液)。

IMG_258

现在,中国首个iPSC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临床试验也终于得到了批准。在国际上,诸如澳大利亚Cynata和美国Fate等领先的再生医学企业,已经实现了从天然MSC和NK细胞到iMSC和iNK细胞的技术升级。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iPSC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更符合药品化的要求,同时天然MSCs和NK细胞在临床表现上的效果也未尽如人意。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款间充质干细胞产品获得上市批准,其中符合药品定义的有10款。这些产品中,3款来自澳大利亚Mesoblast公司,4款来自韩国,3款来自日本和印度。这些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的单次治疗费用通常从几万美元起步,甚至达到十几万美元,药效经济学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IMG_259

18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产品(含孤儿药、有条件批准药品、退市产品,医疗产品等);批准日期和国家为首次批准;Multistem未统计,因其官网称该药不是间充质干细胞

-03- iPSC细胞药物开发的思考

iPSC技术因其可规模化生产和卓越的细胞分化能力,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研究机构的重点项目。在美国,FDA已批准Fate公司开展一系列iPSC来源的iNK细胞和iCAR-T细胞的临床试验。澳大利亚Cynata公司也在推进其iMSC产品的临床研究,多个适应症的试验已进入Ⅱ期和Ⅲ期阶段。

IMG_260

在中国,iPSC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项目获得了CDE的临床默示许可,标志着iPSC技术在中国的突破,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监管部门对创新的支持与鼓励。然而,国内CAR-T细胞药物注册存在大量同质化申请,导致临床试验密集且患者短缺,临床实验成本飙升,这无疑是对资本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此,CDE在去年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即使试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达到预设目标,也无法证明其对患者的实际价值,特别是当选择非最优治疗作为对照时。”

通俗而言,这意味着未来申报临床试验时,可能需要在最优治疗方案中进行对比,并证明新药在治疗效果上的优势。目前,国内天然MSCs细胞药物注册申报中,已有30多个项目获得默示许可,但适应症往往高度相似。其中许多项目虽然已通过临床试验审批多年,却仍未开始实验或公布相关数据。这种现象提示我们,CAR-T细胞药物领域的竞争激烈已经初现端倪,而MSCs细胞药物领域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内卷局面。

-04- 结束语

iPSC技术作为一项相对“年轻”的技术,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其可规模化生产和优越的分化能力,使其在干细胞药品化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希望相关领域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后发优势,真正实现技术创新,避免简单的“me too”现象。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和临床实验的法律法规,扎实推进工艺优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除了iMSC领域,其他基于iPSC的治疗方向也有望不断涌现。期望国内iPSC相关企业能够专注于研发,注重质量控制,并与三甲医院积极展开合作。通过严谨规范的临床试验,取得卓越的临床成果,真正实现对人类健康的福祉。

返回列表
上一篇:干细胞诱导生成类器官的工艺要点浅析
下一篇:专家建议自体干细胞作为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