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甘美医院研究表明:干细胞能提升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与生活质量
发布日期:2024-02-06

来源:干细胞与基因科学

IMG_256

在中国,心脏、肺部、肝脏和肾脏构成了器官移植的四大主要类型,其中肝移植手术中占比高达30%至35%。得益于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肝移植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为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途径,我国每年约有6000名患者接受此项手术。虽然供肝短缺依然是肝移植的一大制约因素,然而,提升那些成功接受移植的幸运者术后生活质量也极为重要。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衍生物在器官移植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治疗潜力。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来源于骨髓、脂肪、脐带等多种组织,已被证实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在肝移植领域,MSC及其衍生物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脏修复和再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并有助于改善供肝质量。

IMG_257

1. 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随着肥胖率的提高,供肝脂肪变性成为肝移植中的一大难题。MSC及其衍生物通过调节miRNA的表达,有效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改善脂代谢紊乱,从而减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进展,为使用脂肪变性供肝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 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是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MSC及其衍生物在减轻移植物IRI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调节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加速器官修复与功能恢复。

3. 促进小体积供肝再生

在劈离式肝移植(SLT)中,MSC的应用对提高小体积供肝的生存率至关重要。MSC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加速肝脏再生,提高SLT术后的成功率。

4. 供肝修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MSC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在供肝修复中表现出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尤其在低温、缺氧环境下,MSC能够保持活性及生物学功能,促进肝再生,同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总结:MSC及其衍生物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及供肝修复领域中展现了巨大的治疗潜力,不仅扩大了供者池,还提高了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和远期预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MSC在肝移植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王依婷, 江杰, 马丽, 等.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对供肝修复的潜在价值[J]. 器官移植, 2023, 14(4): 592-597. 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4.017

返回列表
上一篇:张进/冯钰课题组《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重编程因子LIN28A调控多能干细胞命运的机制
下一篇:癌症晚期多发转移,联合细胞治疗成为新选择,治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