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成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科研主攻方向为针对生物医药及重大疾病机制的转化医学研究,同时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与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研究。
2018年10月10日,该学院代表同济大学牵头申报的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成功获得立项建设论证。2019年6月5日,该学院代表同济大学牵头申报的“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两家干细胞资源库之一。
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实现了全球首例“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肺干细胞重定向修复心脏损伤”、“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研究”、“新冠重症患者肺部干细胞参与肺损伤修复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还成功研发“首款肺干细胞原创新药”,获批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人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安全性与初步有效性评价临床研究项目”也获得国家卫健委审核批准等等。
上海科技大学是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与海外近20所世界顶尖名校合作,属于“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精英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解决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问题为宗旨,以打造一所达到国际高水准的研究型学院为目标,从国内外大力引进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优秀人才,积极探索教学、科研、转化三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助力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养适应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高端研究人才,以及满足健康医学需求的新型技术人才。
2021年4月29日,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在上科大揭牌成立,加快推进临床需求与基础研究的无缝衔接,推动医教研产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3月,上科大生物学学科已发表SCI论文295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986篇,包括 Cell(11篇)、Nature(9篇)、Science(8篇)等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研究成果显著,包括发现IL6支持肝细胞在体外的长期扩增;成功绘制出世界首张小鼠“扰动图谱”;还揭示了果蝇神经干细胞中心体分裂新机制;发现胚胎干细胞中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维持模式等。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是全国乃至国际领先的研究型医院,引领生物医学变革、推动多领域交叉合作,在临床诊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原创性贡献。
2024年11月,元戊医学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代谢疾病合作项目,这也是iPSC技术全球首次应用治疗此类疾病。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共同追求的体现,也展现了双方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推动科技进步的坚定决心。我们将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协同,共同打造“产学研医”生态链,期待以iPSC为代表的前沿细胞治疗技术能够为全球慢性退行性疾病患者带来变革性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