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系统分析,530项临床试验,干细胞疗法正在重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格局
发布日期:2025-02-08

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任直教授团队新发表的综述认为,干细胞疗法正在重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格局。

为全面评估该领域发展现状,基于Trialtrove数据库,对截至2023年底全球开展的530项相关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IMG_256

文章从时间演变、地域分布、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等维度展开论述,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概况与方法

通过整合Trialtrove、ClinicalTrials.gov及EMA数据库,作者采用多维度检索策略(关键词:干细胞/细胞治疗;治疗领域:中枢神经系统),经人工筛选最终纳入530项临床试验(含补充文件交叉验证的2项)。

研究状态分析显示:已完成试验299项(56.4%),其中24.1%取得积极结果;进行中研究127项(24.0%);终止项目65项(12.3%),主要受限于入组困难、资金短缺及疗效不足等因素。

IMG_257

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试验的全球概况。a:干细胞疗法试验,按状态划分,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b:1998 年至 2023 年全球临床试验的数量,分为五年期,2023 年进行独立分析。每个期间包括试验总数和按阶段划分的细分。c:排名前 15 位的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试验数量。d:用不同干细胞类型治疗的 10 大神经系统疾病。

时间演变与阶段特征

自1998年首个试验启动以来,研究数量呈现阶梯式增长:2008-2012年显著提速,2018-2022年达到高峰(图1b)。

研究阶段以II期(32.8%)和I/II期(26.8%)为主,III/IV期仅占6.8%,反映该领域仍处于临床探索早期。

资助方面,学术界主导72.6%的研究,产业界参与度33.2%,政府资助占比10.0%(表S1)。

这种结构特征提示:加速成果转化需加强多方协作,特别是监管政策的创新支持。

地域分布与全球格局

美国以123项(23.2%)试验领跑全球,中国(93项,17.5%)成为亚洲研究主力,西班牙(25项)代表欧洲最高活跃度(图1c)。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地区仅埃及开展相关研究,凸显区域间科研资源配置失衡。这种差异既受制于基础设施和资金支持,也与监管体系完善程度密切相关。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技术转移,或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

疾病谱系与细胞类型

中风(18.9%)、多发性硬化症(18.3%)、渐冻症(11.3%)和脊髓损伤(10.2%)构成主要适应症(图1d)。细胞治疗策略呈现多元化:

间充质干细胞(MSC):占据主导地位(51.7%),优势在于易获取性和免疫调节特性

神经干细胞(NSC):意大利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

多能干细胞:ESC衍生疗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崭露头角,如STEM-PD试验(NCT05635409)和BRT-DA01研究(NCT04802733)

iPSC:日美率先开展个体化治疗探索,兼具伦理优势和疗效潜力

挑战与展望

尽管研究数量激增,仍需正视三大瓶颈:

后期临床证据匮乏:III期以上试验不足7%

转化效率待提升:产业参与度低于基础研究

区域发展失衡:非洲等地区参与度亟待提高

未来突破方向包括:建立专项基金池、制定加速审批路径、推动跨国多中心研究,以及开展真实世界证据收集。特别需要关注iPSC等新技术路线,其个体化治疗特性可能重塑现有治疗范式。

研究局限

需指出,虽然通过多平台交叉验证提升数据完整性,但注册平台的地域偏好性可能导致部分试验遗漏。随着新技术和新政策的演进,持续追踪更新数据库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全景式分析揭示:干细胞疗法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维度,但真正实现临床转化仍需攻克科学、产业和政策层面的多重壁垒。唯有通过全球协同创新,方能使这项前沿技术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

返回列表
上一篇:全球已上市的17款间充质干细胞药物适应症及价格
下一篇:十六款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已获批上市!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