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胡宝洋团队研发出干细胞移植新方式,有望克服免疫排斥
发布日期:2023-12-08

来源:细胞plus

细胞和器官移植可以挽救生命,但由于缺乏合适的供体,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等待,甚至等不到器官那一天。

据donatelife.net 称,2021年仅在美国就有6000人在等待移植时死亡。而在中国,这项数据无疑要大得多。

不过有朝一日,干细胞产生的器官可能会缓解持续的器官捐献者短缺,使更多的患者能够进行移植。但是无论是来自已故或活着的捐献者的实体组织或细胞,捐献的最大问题都是免疫排斥

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制备所谓的低免疫原性干细胞,其策略是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经过基因改造,不再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能够从通用的干细胞库存中制备移植物,而无需免疫匹配。

不过与低免疫原性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潜在风险是移植中残留的未成熟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免疫系统可能不会进行监控,从而有致瘤的可能。

为了克服免疫排斥和潜在肿瘤形成的风险,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胡宝洋及其同事对干细胞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使从中获得的肝细胞免收免疫系统攻击。

同时,未成熟的、潜在的致瘤干细胞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消除。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STEM CELL REPORTS》上。

IMG_256

为了实现这一点,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肝细胞中两种蛋白PD-L1/CTLA4Ig的表达,而未成熟的干细胞则不会表达这些蛋白质。

因此,当移植到具有人类免疫系统的小鼠体内时,未成熟的干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肿瘤形成受到抑制,而干细胞衍生的肝细胞受到保护,免受免疫攻击,从而在小鼠体中持续存在。

IMG_257

ALB-P/C hESCs形成的畸胎瘤在Hu小鼠中受到强烈的免疫排斥

类似的方法可用于保护其他干细胞衍生的组织,如心脏细胞或胰腺细胞,免受免疫排斥。

IMG_258

作者认为,该选择性免疫耐受方法适用于临床级别的人胚胎干细胞,这为临床转化指明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参考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temcr.2023.10.016

返回列表
上一篇:Cell Stem Cell: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成无转基因的造血干细胞
下一篇:加拿大研究揭晓,干细胞取代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是“迟早的事”